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重生1997-分卷阅读115

过人家没她年纪这么大。那些烫头、衣着讲究的城里人反而少。
  毕竟是民艺展览,剪纸、捏泥人、做面花花、草编活儿、木匠、石刻等为主,有几个城里画画的摄影的,带着独特的艺术家气息,和他们格格不入。
  很快别金海就来了,他听说林妍来找他立刻放下自行车去找她。
  见了面寒暄几句,林妍就领他去看姥娘。
  别金海一把握住姥娘的手,笑着摇了摇,“大娘,您有一双巧手啊。”
  姥娘笑得左右两个大酒窝深深地露出来,“老婆子来丢人了,我可不会说话,领导别嫌弃。”
  姥娘不会说普通话,好在县里基本也说方言,大家都沟通自如。
  大姨还想往前凑,却被林母拉住了,示意她跟在后面就行,别过去抢风头了,再让人家领导嫌弃。
  林母是真的开眼界了,她可没想到县文化局的人对林妍居然那么客气,见了面主动握手问好,笑容满面的半点架子都没。要知道他们在村里也见过镇上下来的干部,那一个个的昂首挺胸下巴看人,可没这么亲切。
  她有一种不认识自己二闺女的感觉,忍不住一而再地把视线落在林妍身上,可林妍自始至终都没回头看她一眼,一直扶着姥娘跟别金海去应酬和别的参赛者认识一下。
  二哥看没自己什么事儿,他呆在这里有点拘束,干脆就开三轮车收废纸旧衣服去了。
  介绍到那几个打扮时髦的男女身边,有的人热情地跟姥娘握手,夸她剪纸剪得好,有灵性。
  别金海指着一个50左右却保养得益衣着讲究的女士笑道:“这位也是我们县里有名的剪纸大家崔昭芸女士。”
  林妍扶着姥娘,刚要和她招呼,崔昭芸却皱着眉头躲开了。
  崔昭芸挓挲着自己纤细的手指,歪了歪头,笑道:“不好意思啊,我刚做的指甲。”
  这时候有什么做指甲的呀,就是抹了大红的指甲油。
  她不想和姥娘握手,老太太个子不高,银白的头发,衣着相当土气,居然还穿着民国时候的斜襟褂子,穿着尖头小鞋,摆明就是个裹脚的封建女人,她瞧不上。
  别金海有点尴尬,恰在这时另外一个五十左右的妇女小跑过来,她也烫着头发、衣着不俗。她朝着姥娘笑道:“哎呀,这位就是大阅兵的作者夏女士吧。”
  说着她就主动捧起姥娘的手摇了摇,“夏女士您好,我叫李玉凤,我打小就爱好剪纸,可我看了您的作品,真是甘拜下风啊。”
  姥娘眨巴着眼睛,咧了咧嘴,露出她雪白整齐的假牙,“啥夏女士?我不是夏女士。”
  林妍附耳道:“姥娘,你姓夏,女士就是尊重你的称呼,跟先生太太差不多。”
  姥娘忙摆手,“咱可不配,我就个乡下老婆子。”
  李玉凤和姥娘一见如故,拉着她去看还在展览中的作品,让姥娘给自己指点指点。
  聊着聊着,李玉凤想起来了,“哟,咱俩是不是见过啊?”
  她想了想就想起来了,那次在面馆吃面的时候见过,当时老太太好奇地看她们呢。
  姥娘也想起来,三宝再给一补充,大家就对上号了。
  这一下子更热络了,李玉凤赶紧呼朋引伴把她熟悉的十来个老太太老头子都喊过来跟姥娘打招呼。
  被她这么一弄,崔昭芸却被晾在那里,一个人孤零零地特别打眼。
  这些人都比姥娘小三十岁左右,这就是差着一辈人,他们大部分都很佩服她,也尊重她的年纪,却也不想把她叫老了,都称呼她夏大姐。
  姥娘耳朵有点背,个子有点矮,努力地竖着耳朵抬着头听人家说啥,懂不懂的先听了再说。
  林妍看她跟个小学生一样满脸求知欲,也很是开心。一个人有事情干,就不会想自己是不是年纪大了要死了,她就会焕发出新生的力量,哪怕八十也活得有滋有味。
  她希望姥娘可以健健康康,生活充实地活到一百多岁。
  九点半左右大家都入场,文化局别金海几个主持会议,市文化局领导和县文化局领导分别讲话。
  一个个讲过来差不多也就到十一点了,再公布获奖名单。
  画画和剪纸是大类,其他有些参加的人少,也不用评选。
  原本姥娘觉得自己也就是个人情奖,人家看她一把年纪给她一个奖,当领导念出剪纸二等奖夏女士的时候她还有点懵呢。
  二等奖有五百块钱的奖金!
  林妍赶紧提醒她,“姥娘,你啦。”
  林妍让三宝和她一起扶着姥娘上去领奖。
  老太太小脚,这里地面有点滑,而且礼堂地面有斜坡,可不能给姥娘摔了。
  大姨很想扶着姥娘上去露脸,却被林母扯住了,让她坐那里看就行。
  领导笑容满面,非常有耐心地等在台上,等姥娘上台了他给颁奖,一块二等奖的奖状,镶嵌在玻璃镜框里,另外还有五百块钱的奖金。
  三宝帮姥娘抱着奖状,笑得见牙不见眼,林妍扶着姥娘让她自己拿着奖金红包,然后和领导合影留念。
  领导非常亲切,跟姥娘握手,赞她老当益壮,“看起来才六十岁的样子,大娘显年轻啊,要多参加咱们县里的文化活动。”
  姥娘笑得合不拢嘴,她没文化没见过什么世面,但是知道一边点头一边笑就行啦。
  旁边是那位崔昭芸女士,她是三等奖,拉着脸老大不乐意的样子。
  原本她觉得自己剪得更有艺术的美感,按说应该二等奖才对,哪里知道会被一个乡下老婆子压一头,实在是不爽。
  第一名是市里来的,四十来岁,已经成立了文化公司,人家是冲着镀金的,至于拿八百块奖金倒是没什么吸引力。
  林妍听别金海讲姥娘这个奖评得还有点小插曲呢。
  评选的时候评委们对两个第二名有点拿不定主意,一个是市报社选送的夏女士作品,一个是县文化局选送的高夏氏作品,他们觉得这俩作品都非常成熟而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当选前三。
  后来他们游移不定的时候,别金海看见了忙说那是一个人。市报送的夏女士地址和高夏氏地址一样,都是他们县高家村呢。
  于是毫无疑问就把姥娘定位了第二名,然后崔昭芸才顺势排了第三名。
  颁奖以后还有市报记者以及市电视台的记者采访获奖者们,这种采访一般找有话题度比较抢眼的。
  第一名因为有任务,自然要重点采访宣传,其他的他们瞅瞅那个八十岁的老太太最有意思,于是他们都采访了姥娘和林妍,三宝害羞紧张,吓得赶紧躲开了。
  采访的时候姥娘听不太懂的就得让林妍翻译,姥娘说的人家听不懂的也得林妍翻译。
  散会以后文化局还管参赛者们吃顿饭,都去文化局会议室,食堂炖的白菜粉条,还有四喜丸子,配着白面大馒头,菜式不多却管饱。
  姥娘家来了好几个家属,别金海也做主管饭,让大姨林母跟着去吃饭。
  姥娘吃饭的时候就把奖金都塞给林妍了,让她拿着租房子,大姨有心想要一直没得着机会。
  吃过饭参赛者们可以留下交流切磋,也可以回家。
  李玉凤几个来找姥娘,坐在会议室里交流一下。
  所谓交流自然不是闲聊,而是拿出剪刀和红纸来咔嚓咔嚓开始剪。
  姥娘就来了劲头,她特意戴了老花镜的。
  李玉凤看她老花镜款式很老,镜片很厚,戴着累,便把他们几个人的拿给姥娘试试,“来,老姐姐您试试哪副合适就戴哪副。”
  他们这些都是薄镜片,戴着不累。
  姥娘忙拒绝,“我孙女给我买呢。”
  林妍说这一次来县里就给姥娘买新的老花镜。
  李玉凤却说他们的是市里特意买的,质量比县里这些好,让她戴着,他们回头从市里买很方便。
  看他们那么热情,林妍就让姥娘收了,也该给姥娘交几个朋友。
  姥娘戴了人家的眼镜,是比自己的戴着舒服,她指点人家剪纸就更上心了。
  李玉凤:“老姐姐,那个第一名剪得不如你好。是内定的。”
  姥娘:“诶,不能这么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