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国宝级学渣-分卷阅读113

国外社交媒体上的震动渐渐蔓延到国内,本来一场只为小众关注的赛事,在媒体附加的“人类与AI智慧之争”“IMO桂冠是否会由机器人摘得”等等吸人眼球的标题传回国内后,牵动起所有人的心。
  [几年前围棋人机大战AI赢了,也没见大家这么激动,怎么轮到数学比赛就影响这么大?]
  [工作原理不一样啊]
  有人给了解释:
  “围棋那个AI简单来讲,就是用数值网络和策略网络对棋盘优势进行判断,预测每种下法的胜率变化,本质还是分析、预测。”
  “但是IMO的题目不一样,人家要选的是‘聪明的学生’,重视思维的深度和灵活性,解法很多都精妙到不行。如果AI能做到这个层次,那……”
  不管有没有理解,所有人的关注点都变成了:人类究竟能不能在这一场竞赛中胜利。
  第二天考试很快到来。
  中国奥数队那边对程迟音几个人嘱咐道:“第二天的考试要比第一天难很多,细心大胆,干就完事。”
  “原本我希望你们几个能在拿到团体冠军的基础上,个人金牌多拿,最好捧一个金牌第一回 来。现在嘛……现在还是这个要求,金牌第一,别被那个AI拿到了。”
  几人齐齐看向程迟音和姜一然,第一天考试,只有这两人和其他三个国家的选手拿到满分。
  但第二天考试难度再次增加,还怎么拿满分。
  竞赛开始,大家有序走进考场。
  金牌第一。
  在今年艾萨克这个特殊对手的加入,变得无比困难起来。
  金牌不止一面,第一却只有一个,要怎么拿到这个金牌第一。
  座位上,拿到试卷,程迟音看完题目有了思路,刚要动笔又停下了。
  人的状态有起伏,机器可没有。
  今天的考试艾萨克大概率还会取得满分。
  那么就假设最糟糕的情况,如果艾萨克又一次拿了满分,要怎么赢?
  她盯着题目,放弃了原本的思路。
  作者有话要说:换座位那道题引用罗增儒教授所著的《中学数学竞赛的内容与方法》


第66章
  假设艾萨克拿到满分。
  要赢它就必须拿到比满分更高的分数。
  程迟音审视着题目,她的大脑在这一刻前所未有的活跃,精神高度集中下,脸颊都泛出微微的红晕。
  赛场内监考老师视线掠过程迟音,挑了挑眉,有些意外:“她还没动笔,没有思路吗?”
  第二天的考试难度会比第一天高出一个层级,考试刚开始,赛场内选手们迟迟没有人动笔作答,都在冥思苦想着解题思路。
  但毕竟还只是第一题,难度尚能接受。二十分钟后,选手们陆陆续续在卷面上答起题来,但程迟音迟迟未动。
  第一天考试分数下来,得知她是五个满分选手中的一个,监考老师对她多了几分关注。
  见时间过去到半个小时,考场内大部分选手都开始答题了,程迟音还在思索当中,监考老师心里暗道:“是因为第一天的分数公布,心理压力太大所以想不出解题思路?”
  阶梯性难度递增,如果第一题就卡壳这么久,后面两题怎么办。
  监考老师觉得有些遗憾,IMO希望选拔出数学领域悟性最高的选手,同时也希望这样的选手能够在高压环境下保持水准,眼下看来,这位来自中国的选手似乎还差了点。
  时间来到四十分钟,程迟音在草稿纸上勾勾画画,终于正式在卷面上答题。
  思路厘清后,她写下解题过程和运算的速度很快,二十分钟,第一题解答完毕。
  程迟音看了眼赛场时钟,时针刚好转过一圈,一个小时过去。
  “还剩三个半小时,后面两道题难度会上升,要抓紧时间了。”
  ……
  赛场内笔尖与纸张相触的唰唰声一刻不停。
  监考老师视线时不时扫过程迟音,发现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垂眸思考,但脸上并没有露出毫无头绪的焦虑或紧张,这倒是和其他选手有些不同。
  四个半小时考试时间一晃而过,结束_0_ling_0_sheng响起时程迟音堪堪停笔。
  第二天的考试时间很紧张,桌上的点心和苏打水没有动过,好在都写完了。
  交完试卷她才拧开水喝了一口,收拾东西往赛场外走。
  竞赛时间结束领队老师梁贺就被放了出来,此时他正停在赛场外等候,在他身旁姜一然于文靖几人都在。
  看程迟音出来,大家一同迎过来,梁贺拍拍她肩询问:“怎么这么晚出来。”
  程迟音有点疲惫,眼睛干涩发红,她揉揉眼打了声哈欠:“刚写完。”
  梁贺点头,也没再问大家考得怎样,笑了一声:“后面几天就没什么事了,等分数出来颁奖就行,走,你们想去哪儿玩,老师请客。”
  *
  阅卷工作在当天下午进行,由那位费迪南德教授作为评委组组长,领着整个评委组进行阅卷工作。
  办公室内,咖啡机飘出浓郁的香味,研磨豆子的声音时不时响起。
  工作一直持续到凌晨,费迪南德教授从座位上起身活动了下僵硬的身体,随后拿起两张试卷,对着台灯又仔仔细细看了一遍。
  这两张试卷是第二个竞赛日中唯二拿到满分的试卷。
  他放下其中一份,紧捏着另一份,摇了摇办公桌上的铃。整个办公室的评委听到_0_ling_0_sheng,齐齐将目光看过来。
  费迪南德:“评委组全体成员请来会议室开会。”
  说完拿上那份试卷率先走向会议室。
  大家看着他的背影反应不过来。
  开会……在阅卷环节的全体会议可能几年也不见一次。
  出现评委组全体会议的情况只有一个——评判特别奖。
  特别奖。
  这个奖项的评判极为严格,必须是某一位选手的解答方法精妙到评委会全体成员都没想到,比设置的标答更简洁、更优美。
  在历届IMO竞赛中,如果没有符合上述标准的解答存在,本年度的特别奖就会轮空。
  上一次特别奖的颁发还是十七年前。
  已经整整十七年没有人再获得特别奖,偶尔有出现全体会议,但所提名的解答方法得不到全体评委认可,依旧无法颁出。
  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个比满分、比金牌要更难拿的奖项。
  评委会成员们起身,纷纷走进会议室。
  此时是凌晨,批阅了一天的试卷本来疲惫不堪,但评委们此刻精神抖擞地围会议桌做成一圈,盯着费迪南德教授。
  他打开投影仪将手中那份试卷投影在大屏幕上。
  费迪南德:“现在,针对第二个竞赛日试卷第一题,请各位评委看完后点评讨论,随后决定此题是否有获得特别奖的资格。”
  这一题是俄罗斯代表队领队提交的题目,六百多位参赛选手,平均分是2.3分,难度相当大。
  会议室内,评委们看完卷面上整个解法激烈讨论起来。
  “矩形域贝塞尔曲面的拼接示意图,借助伯恩斯坦多项式将贝塞尔曲线定义在点集上……”
  “针对题目给出的构造性证明,对伯恩斯坦多项式的对称性有着近乎神一样的感知力,这个方法精妙绝伦!”
  “简洁明了,解题过程堪称精彩,我对特别奖颁发给这一道题目毫无异议。”
  当评委们讨论得差不多时,费迪南德微笑一下:“那么,同意此题夺得特别奖的评委请举手。”
  没有犹豫,会议室内所有人都举了手。
  费迪南德点点头,同样举起手:“这一题我会进行备案。”
  大家听了这话兴奋起来:“时隔十七年的特别奖,这是数学界的大新闻了。”
  “了不起。该题解法确实有这样的资格引起震动。”
  有人问:“解法的主人是谁?”
  费迪南德回复:“来自中国的程迟音选手。”
  大家纷纷点头:“那个在第一个竞赛日拿到满分的选手。第一天的满分21分,加上这道题的7分,28分足以她斩获一枚金牌。”
  白天监考程迟音所在赛场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