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八零之女配逆袭记-分卷阅读35

还很好。
  听刘大银说明来意,他眉头一皱,连连摆手:“这可不行,别说犯法不犯法的事,就是整张的兔子皮我都不知道去哪里找啊。”
  刘大银在家里就想到这一层了,说道:“这事绝对不犯法,您就放心吧。您只要把皮衣做出来,剩下的就跟您没关系了。至于这皮子,您是有名的皮匠,哪里能买到整张的皮子,您还不知道?”
  “这上边都不让养兔子,我去哪里找皮子?”
  刘大银笑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件短款兔皮袄我给您四十块钱,怎么样?”
  九张兔子皮做一条褥子,两条褥子就能做一件衣裳,也就是十八只兔子。
  刨去各种成本,一件衣裳就能挣十几块钱。
  倒腾碎皮子得一个多月才能挣这些钱呢。
  像这个妇女说的,他只管关了家门在自己家里做出衣裳来,剩下的就跟他没有关系了,比倒腾碎皮子还省心安全呢。
  郭老汉在心里算计着,有些心动。
  到底做不做呢?
  他脸上的挣扎之色被刘大银看了个清楚。
  刘大银继续又加了一把火,说道:“我这次先要五件,要是好卖的话,以后我还得要。”
  郭老汉放弃挣扎,问道:“皮衣你是要女士的,还是男士的,要带毛的还是光皮的。”
  刘大银道:“女士的,剩下的怎么好看您怎么做就行了。”
  “十五天后,你来拿货,不过,”郭老汉停了一下,:“你得先给定金,我得去买整张的兔皮褥子,家里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
  刘大银爽快道:“那行,不过今天我没带钱,明天给。”
  双方约定,明天在表姑父家里碰头,刘大银把定金带来。
  一直出了郭老汉的村子,李三顺的脑袋还是懵懵的。
  “不是,这样就成了。”
  刘大银:“这样就成了。”
  “就这样两句话的事?就成了。”
  刘大银懒得理他,不说话了。
  表姑父在一旁笑道:“三顺家的,你也真是会说,两句话就把我这亲家说动心了。”
  表姑父和李三顺岁数差不多,都是典型的农民长相。
  “我这也没想到会这么顺利。”
  表姑父:“我这亲家,他大孙子刚一岁多就没了父亲,娘又改嫁了,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马上就到了娶媳妇的时候了。我那个外甥学习都不错,以后也到了要花钱的时候了。你这一下子就要五件皮衣,总共两百块钱呢,他能不同意?”
  表叔在一旁问道:“三顺,我听说你办了什么执照,是真的?”
  李三顺:“是食品营业执照,我爹不是以前做烧鸡吗,我就想着把这门手艺再拾起来。我家的情况表叔你也知道,开林手术借了不少钱,等两年还得再动一次大手术,不赶紧想法子赚钱不行啊。”
  表叔:“这上边让做买卖吗?不打击投机倒把了?”
  李三顺摸摸脑袋:“这个到底怎么样我也不清楚,只是听说自己家里做的东西就不算投机倒把,要是陶腾了太多的东西,那就是投机倒把。”
  表叔背着手想了一想:“意思就是小买卖不算投机倒把,大买卖就是呗。”
  李三顺:“就是这个意思。”
  四个人在岔路口分道扬镳,天色不早了,表姑父要他们到家里过一夜再走,表叔和李三顺都表示家里还有事,就不住下了。
  等和表姑父也在岔路口分开,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
  整条路上,只有刘大银和李三顺夫妻两个。
  半圆的月亮挂在天上,月光不暗也不亮,照在路旁光哑哑的树枝上。
  远处村子的灯火亮起来。
  现在的天气不冷但也不暖,他们忙着赶路,出了一身汗。
  刘大银:“三顺,你说这皮衣会不会好卖?”
  妻子又喊了自己的名字,听这语气,她的心里也是不确定的吧。
  李三顺脸上露出笑容:“我觉得一定得好卖。”
  刘大银转脸看他:“啊?你觉得一定得好卖?”
  李三顺给她分析:“你看,表姑父的一件皮坎肩就看的跟宝贝似的,家里除非有事,一般舍不得拿出来穿上。省城有钱的人多,只要咱们的皮衣好看,一定好卖。”
  李三顺说的头头是道,刘大银本来六分的信心变成八分了。
  就连一点经济头脑没有的丈夫都觉得这皮衣会好卖,那它一定会好卖。
  夫妻两个到家的时候,已经将近十点多了。
  李留柱和两个孩子都没睡,都在屋里坐着等他们俩呢。
  刘大银刚一进门,小孙子就扑到了她怀里,喊道:“奶奶回来了,奶奶回来了。”
  李大银爱怜地摸了摸小孙子的脸颊,一路的疲倦都不见了。
  李开元把弟弟从奶奶身上扒下来,板着一张小脸:“奶奶刚回来,你别闹奶奶了,快让奶奶歇一会儿,爷爷奶奶还没吃饭呢。”
  李开元说话的功夫,李留柱已经把饭给端来了:“爹,娘,饭我一直在锅里温着呢,你们快吃吧。”
  午饭他们是在表姑家里吃的,吃饭时也就中午十一点,现在都晚上十点多了,这都快过去十二个小时了。
  刘大银已经饿过头了,现在反而不饿了。
  尽管不饿,刘大银还是喝了两碗稀饭。
  要是不吃,家里人就该担心了。
  第二天,刘大银早早就起来了,今天还得去表姑家里呢。
  昨天带了点心,烧鸡,今天去也不好空着手,前天买的鸡蛋一个还没动呢,刘大银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给表姑带去。
  刘大银数出一百块钱,当做定金。
  她又拿了几块钱的毛票,准备给表姑家的孩子。
  睡了一夜,腿脚更酸了。
  一想想今天还要走那么远的路,刘大银就觉得头疼。
  困难再大,也得坚持,想想挣钱以后的好日子,刘大银头不疼了,腿不酸了,浑身都有劲了。
  刘大银做饭的时候,了三顺出去了一趟。
  回来的时候推着一辆自行车。
  自行车是借的同村的,用三个鸡蛋借的。
  “知道你昨天累了,今天让留柱骑着车子带你去。”李三顺说道。
  刘大银:“那你呢?”
  李三顺:“我在家里看孩子。反正我也不会说话,主意都是你拿,我跟留柱谁跟着你去没什么差别。”
  李三顺这话说的倒是也对,他和儿子都不是能说会道,能拿主意的人,他和儿子谁跟着刘大银去,还真的没什么差别。
  有了自行车,那比昨天步行要轻松多了。
  他们到的时候,郭老汉和儿子儿媳比他们到的还早,已经等着了。
  刘大银把带来的鸡蛋放下,和表姑一家寒暄一回,开始说正事。
  刘大银把钱从贴身的兜里掏出来,放在桌上,“这是一百块的定金,大爷你点点。”
  十张大团结被放在了桌上,郭老汉眼睛飞快地看了一眼,嘴里道:“不用那么多,有一半定金就行。”
  刘大银笑着道:“大爷,早给也是给,晚给也是给,现在把钱给了您,我这心里才踏实。”
  郭老汉把钱点了点,放在兜里:“你放心,这活儿我一定给你干漂亮,二十八那天去我家拿衣裳。”
  “您的手艺,我信得过,要是这皮衣卖得好,咱们以后还有的搭伙计呢。”
  给了钱,刘大银母子就要走,表姑和表姑父盛情挽留,刘大银说家里有事,实在脱不开身,表姑也只好作罢了。
  从表姑家出来,刘大银来不及进家门,让儿子骑着自行车带她到县城。
  烧鸡一般人还是买得起的,这皮衣,恐怕得要有家底的人才能买得起。
  刘大银早就想好了,先给省城的小张发一个电报,看看他要不要皮衣。
  小张大名张水生,从小就在省城长大,认识的三教九流多得很。
  刘大银给张水生去了电报,说这个月的二十九去省城,还要跟他进几件衣服,同时也会带着好东西去省城,让小张掌掌眼。
  烧鸡的营业执照办下来了,刘大银磨刀霍霍的准备大干一场。
  可是事不如人意,烧鸡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梯子推荐!Ins、推特、脸书想上就上点击进入
仅需0.2元,阅读无广告,小说随意下》充值入口《

友情链接